甘肃“工业主导型”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网-yb亚博全站首页

yb亚博全站首页
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甘肃“工业主导型”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时间:2024-06-17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县域经济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基础,集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认为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基础在县域。同时,针对甘肃县域发展特点,提出按照“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分类施策精准壮大县域经济系列举措,而强县域的根本在于强产业、重点在于强工业,实现“工业主导型”县域高质量发展对甘肃省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突破县域工业发展瓶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  县域经济;工业主导;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底部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是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重要纽带,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环节,只有把县域这一个体激活、板块做大,才能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大局,把握大势,科学认识省情,就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和专门安排,出台多个专项支持县域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县域强则省域强”发展理念。而强县域的根本在于强产业、重点在于强工业,实现“工业主导型”县域高质量发展对甘肃省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甘肃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县域经济发展整体稳中有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86个县市区gdp由2012年的5176.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0509.8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达6.7%,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县域市场主体由79万户增加到212万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底,甘肃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元的县域达到31个,其中:千亿元以上1个,400亿元以上5个,200亿元以上13个,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施策,明确县域发展五大类型。2021年4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以上的县达到10个以上、100亿—300亿元的县达到 30个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累计提高8个百分点,形成 20个以上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县、引领县、示范县,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意见》同时指出,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开启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针对甘肃县域发展特点,首次提出了“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五种县域发展类型。2021年9月,甘肃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的通知》,围绕五种发展类型和主体功能定位,结合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明确了86个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类型,每个县域赋予两种发展类型,其中,城市服务型20个、工业主导型56个、农业优先型56个、文旅赋能型23个、生态功能型17个。逐步形成工业主导促增量、城市服务拓体量、农业优先提质量、文旅赋能挖潜量、生态功能上增容量,聚力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五量”文章的发展方向。

“工业主导型”县域关键支撑作用凸显。2022年,甘肃省县域经济规模达到10509.8亿元,较上年增长9.29%,其中工业主导型县域对甘肃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从各县域类型gdp总量看,工业主导型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5.66亿元,占比最大,为87.09%;其次是城市服务型,地区生产总值为5535.45亿元,占比57.56%;最小的是生态功能型,地区生产总值933.03亿元,占比9.70%。从各县域类型人口数量看,工业主导型人口数量最多,达1873.28万人,占比77.14%;其次是农业优先型,人口1294.61万人,占比53.31%;人口最少的还是生态功能型,281.41万人,占比11.59%(见表1)。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看,排名前50位的县域均为“工业主导型 ”,其中“工业 城市”17个、“工业 农业”31个、“工业 文旅”1个、“工业 生态”1个。

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县域经济体量偏小,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2022年全国百强县甘肃没有县市上榜,第一名是江苏省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差不多是甘肃县域gdp总量的一半;最后一名是河南省永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20.01亿元,是甘肃省县市(不含区)第一名玉门市经济规模的近3倍。目前甘肃省县域gdp总量最大的城关区1131.06亿元,是最小的阿克塞县的96倍;100亿元以下的县区55个、占64%,其中50亿元以下的县区还有24个、占27.9%,有3个县区还不足20亿元,66个县区生产总值低于甘肃县域平均水平。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园区建设力度仍需加大。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94.6亿元,仅占0.7%;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4600.3亿元,是甘肃的8倍左右。同时,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也存在差距,从园区数量上看,甘肃现有省级以上园区54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47个,西北5省排在第3位,但相对于东中部和西南省份,数量差距较为明显,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等省份均超过140个,最多的河南有184个。从园区发展上看,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62亿元,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20.14亿元,只有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622.17亿元)的1/3。有17个省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不足10亿元。

民营经济总体表现乏力,发展潜力亟待开发。近年来,甘肃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经济结构因素和发展机遇因素等影响,整体发展仍然处于规模较小、创新不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阶段。市场主体数量偏低,截至2022年底,甘肃民营市场主体为203.46万户,仅占全国的1.29%(约1.57亿户),且大多数是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仅54.73万户,占甘肃民营市场主体的26.9%。头部企业实力偏弱,从甘肃省工商联、甘肃省总商会发布的“甘肃民营企业50强榜单”看,排名第一的是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250.52亿元,未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而陕西有7家企业上榜,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排名48位,2022年营业收入1598.78亿元。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全国工商联2022年度“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结果显示,得分前十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福建,甘肃营商环境综合得分为62.98分,比全国低14.41分,排在全国第28位,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甘肃“工业主导型”

县域高质量发展突破路径

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按甘肃县域类型划分,最多的就是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也是工业主导型县域,探寻其突破发展路径与对策对甘肃县域经济整体提升意义重大。

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突破县域工业发展瓶颈。一是明确工业主导地位,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再聚焦。积极贯彻落实《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抓,聚焦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1—2个,最多不超过3个。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特色农产品、中医药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聚力延链补链固链,坚持集群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不追求“大而全”“广而多”。

二是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主导型县域“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甘肃56个工业主导型县域目前尚有8个没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谋划建设和提级增效工作刻不容缓。市、县应持续加大对园区支持力度和要素倾斜,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争取在2025年前新认定省级开发区10个左右,甘肃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达到64个。

三是跳出思维定式,以融合发展促进工业提升。一、二、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的发展过程,不能单从发展工业谈发展工业。甘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甘肃省“十四五”规划也提出“着力推动文化强省和旅游大省建设”,工业和旅游业都有一定的优势,应齐抓共进,探索拓展工业旅游业。同时,以三产的文化创意活动带动加工制造业发展,通过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把甘肃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产品,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一是推动营商“软”“硬”环境双提升。着力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构建以快速路网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加快建立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高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不见面审批”“不来即享”“一网通办”水平,用好“甘快办”平台,实现集中高效审批。

二是出台具有县域特色的惠企政策。在用好用足用活省市一揽子措施的同时,县(市、区)政府应在权限范围内制定完善的产业扶植政策体系和实施细则,拿出基于省、市区域政策基础上自己的特殊政策,包括税收、奖励金、人才引进、生产作业用房和办公用房的补贴等等,作为区域政策的一个补充为企业入驻打“折上折”,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三是围绕县域定位和产业规划精准招商。招商活动要有的放矢,谋定而后动,各县(市、区)应制定明确的招商图谱,包括建链项目、固链项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等,作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靶标,按图索骥。创新招商模式,推动建立“云招商”模式,发挥甘肃新媒体、市县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作用,广泛发布和收集信息,同时借助各类展会、峰会力量,精准匹配。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一是切实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甘肃省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于2023年8月1日正式施行,重点围绕制约甘肃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12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重点任务、具体路径和主要举措。当下,各县域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决定》落实落细,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施细则,完善中小企业金融和信贷担保体系,积极宣传引导县域企业入驻“甘肃信易贷”“陇信通”等融资平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公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带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在科技方面投入,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资金。完善服务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孵化器、实验室或服务平台,增强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育一批在优势产业细分领域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建立民营企业人才服务体系。相较于发达地区甘肃整体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较差,人才吸引力不足,县域很多民营企业长期面临“招不到合适的人,来了留不住”问题。积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坚持产业链招才引才,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特殊专门人才可以采取简化程序及公开考核招聘的方式进行。同时,重视乡贤人才资源,积极推动本籍人才“回归”,大力引聚本土外出创业人员、本地在外就读大中专学子、在外乡绅村贤、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为其回乡定居、落地项目、回馈乡梓提供便利。

张吉平  李丽莉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 
· 
· 
· 
· 
yb亚博全站首页的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yb体育app官方下载的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yb亚博全站首页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
网站地图